中原大學魯瑪夫博士於加拿大論壇倡議文化設計介入散聚社群

-

▲拜訪多倫多大學展開原民文化教育交流對話,魯瑪夫博士(右)。(圖/中原原專班提供)
▲拜訪多倫多大學展開原民文化教育交流對話,魯瑪夫博士(右)。(圖/中原原專班提供)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加拿大多倫多日前舉辦國際論壇《Design as Mission:文化設計如何介入散聚社群場域》,聚焦探討文化設計如何作為策略性工具,回應全球散居族群在文化傳承、身份建構與社群連結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論壇邀請來自多國的學者、設計師與實踐者進行經驗交流,其中,來自台灣中原大學的布農族建築學者魯瑪夫博士受邀擔任主講人,分享其在原住民族設計教育、文化場域營造及跨文化交流推動方面的實務成果。魯瑪夫博士不僅擁有建築學博士學位,亦長年投入國際人道救援與基礎建設工作,曾深入蒙古、緬甸、尼泊爾、印度、馬來西亞與馬達加斯加等地,參與災後重建、難民庇護空間規劃、社區基礎設施建置與偏鄉教育空間改善等行動,累積豐富的跨文化實作經驗。

此次加拿大之行,魯瑪夫博士全程自費參與,他表示:「即便沒有資源,我仍選擇前行,因為台灣原住民族的聲音應該被世界聽見。」政府部門應更積極支持原民學者與文化行動者的國際參與,讓台灣在全球原民對話中不缺席。

魯瑪夫博士的主題報告「設計作為跨文化介入策略」指出,設計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能夠促進文化理解與對話的語言。他引用布農族的建築語彙與傳統圖騰為例,說明視覺、空間與工藝如何轉化為有力的文化敘事工具,也成為年輕世代尋找根源的重要途徑。

▲魯瑪夫博士受邀於《Design as Mission:文化設計如何介入散聚社群場域》論壇分享。(圖/中原原專班提供)
▲魯瑪夫博士受邀於《Design as Mission:文化設計如何介入散聚社群場域》論壇分享。(圖/中原原專班提供)

從在地實踐到國際合作:推動原民文化設計行動與跨洲共學平台

作為中原大學原住民教育與設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魯瑪夫博士介紹該中心如何以設計為手段推動部落文化復振與青年參與。他分享了多項在地合作計畫,如部落公共空間改造、青年工藝創業孵化、文化聚落空間設計等,強調這些設計工作源自真實社群的需求與參與,而非單向的學術輸出。

在論壇中,魯瑪夫博士也提出與加拿大First Nations原住民族合作的願景,計畫透過駐村設計課程、空間共創、雙邊文化展覽與原民教材出版等方式,建立橫跨太平洋的合作平台。他希望未來能促成南島文化背景的跨國設計行動網絡,讓台灣與加拿大的原住民族在平等合作中,共同發展屬於當代的文化設計模式。

拜訪多倫多大學 深受原民土地聲明啟發

此次行程中,魯瑪夫博士特別走訪多倫多大學,對該校在校園空間中公開展現對原住民族歷史與土地的尊重深感觸動。校方在主要建築與網站上張貼的土地聲明明確表示:「我們感謝原住民族社群允許多倫多大學在這片土地上辦學。數千年來,這裡是休倫-溫達特族、聖力嘉族以及密西沙加克萊特河谷地區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地。直到今天,這片聚會之地仍然是北美原住民族的重要家園。我們對能在此地工作、學習與生活心存感激。」魯瑪夫博士表示,這樣的公開聲明不僅具有象徵意義,更體現一種制度化的歷史認知與文化責任,讓教育機構承擔起推動多元共融與歷史修復的社會角色。

魯瑪夫博士呼籲,未來台灣若欲落實轉型正義與族群平等,不僅需在法律與政策上持續推進,也應在象徵與制度文化層面展現更具體的行動,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主動設立原民歷史與土地意識的教學指標,建立屬於台灣脈絡的原住民族文化尊重實踐機制,真正朝向多元共融與歷史共識的社會邁進。

▲論壇期間,魯瑪夫博士(右一)與來自美國與加拿大的學術與實務領域專家合影交流。(圖/中原原專班提供)
▲論壇期間,魯瑪夫博士(右一)與來自美國與加拿大的學術與實務領域專家合影交流。(圖/中原原專班提供)

呼應全球議題 擴展南島視野:強化原民參與與文化設計的國際對話

雖未親赴聯合國原住民問題常設論壇(UNPFII)2025年會現場,魯瑪夫博士仍在報告中主動呼應該論壇核心主題,包括文化權利的實踐、教育資源的平等取得、氣候與土地正義等。他特別指出原住民族在氣候變遷與礦產開發議題中的高度關聯性,並呼籲多邊國際組織建立更具參與性與回應性的機制,支持原住民族在全球永續目標中發揮關鍵角色。

魯瑪夫博士以「從台灣布農山林,到加拿大原民大地,設計是我們文化記憶的延伸與實踐」作為演講結語。他強調,文化設計不僅是專業領域,更是一種關懷社群、凝聚族群認同、回應地方脈絡的行動力。此次論壇不僅強化台灣與國際原住民族的交流連結,也讓「南島之聲」在多元文化的國際場域中激起回響,為原住民族與青年世代創造更多跨界合作與未來想像的可能性。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