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從雲南到桃園,從戰火遷徙到市集煙火,2025年桃園龍岡米干節於4/19日登場,這不只是美食的饗宴,更是一段移民文化的集體記憶與當代表達。
邁入第十五屆的「2025龍岡米干節」將於4月19日至27日登場,連續九天舉辦儀式、展演、美食與文化導覽,邀請民眾一起走進移民文化的深層脈絡,品味一場兼具歷史厚度與現場感的文化盛宴。
從金三角到龍岡:一段跨越國界的遷徙史
1950年代,隨著國共戰爭結束,許多滇緬義胞與駐守南方的國軍部隊,因局勢變遷輾轉遷徙,自中國雲南遷徙至緬甸、泰國邊境地區,後由政府接運來台,落腳桃園龍岡。他們帶來的不只是語言、服飾與信仰,更有對家鄉滋味的執念。米干,這道以米漿製成、口感滑嫩的主食,就這樣在龍岡街頭生根,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日常,也成為凝聚族群認同的文化象徵。對長輩而言,米干是過去的家鄉;對年輕一代,它則是理解自己身世與文化根源的線索。

節慶不只是表演,而是一場深層文化探索
從2011年首辦以來,龍岡米干節逐漸成為全台最具異國風情的在地文化活動之一。從節慶儀式到文化教育、從飲食體驗到夜間嘉年華,讓節慶不只是熱鬧表象,而是一段探索族群故事的旅程。
今年的潑水節,依然是萬眾期待的焦點,這項源自緬甸、泰國等地的重要新年儀式,終於全面回歸!開幕當天,三寶寺高僧將主持隆重的「浴佛祈福」儀式,灑淨現場,象徵洗滌過往的晦氣,祈願新的一年平安順遂。隨後的「潑水祈福」活動,邀請大家一同輕灑清水,傳遞祝福心意。在這特別的時刻,無論年齡、族群,大家齊聚一堂,將祈福與關懷化作清涼水珠,共同為彼此與受災地區祈願平安。
另外以「文化探索」為主軸,將規劃包括民族服飾展、金三角文化體驗、語言教學體驗站、滇緬特有美饌佳餚、傳統樂器互動課程等內容,邀請民眾用感官與身體參與文化。
節慶來到火光最盛的壓軸夜晚(4月27日),將是點燃象徵潔淨與團結的「火把節」,夜間的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將化身為一場夜祭舞台。隨著篝火點燃,雲南少數民族的打歌、火舞與音樂齊發,讓現場觀眾彷彿置身異國。

在這場盛大的文化節慶中,有一項儀式性極強的活動備受矚目「長街宴」。它源自哈尼族的歲時祭典,代表族人對土地的感恩與族群間的團結。長街宴以「簸箕飯」為核心形式,呈現雲南道地風味:雙色飯、喃噼野菜、酥炸豌豆粉……每一道菜都蘊含傳統智慧與飲食文化。
桃園龍岡米干節上的每一道異國料理背後,可能藏著一段遷徙的傷痕、一份鄉愁的執念、一種文化的堅持。而臺灣,正因為接納了這些來自遠方的記憶,才擁有今日的多元與豐盛。
詳見【2025桃園龍岡米干節】官網;【緬甸地震災民公開募款】資訊,328緬甸地震聯合賑災行動(衛部救字第11413612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