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兒少勇於求助 新北「紫絲帶學堂」入校園

-

 

《圖說》紫絲帶學堂會透過學習單宣導家庭暴力防治,並讓學生知道如何求助、反映心聲。〈社會局提供〉
《圖說》紫絲帶學堂會透過學習單宣導家庭暴力防治,並讓學生知道如何求助、反映心聲。〈社會局提供〉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家防中心持續多年與各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合作推動「紫絲帶學堂」,透過學習單推行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性剝削防制宣導,即時提供兒童青少年關懷協助。社會局長李美珍呼籲家長主動尋求協助,別讓暴力延續,若發現生活周遭的兒少疑似受暴、目睹家庭暴力,可撥打113保護專線或洽詢各縣市政府家防中心。

李美珍表示,家暴案件中,多數人將關注焦點放在身體受暴的被害人身上,然而「目睹家暴兒少」因沒有明顯身體傷痕,經常被忽視,童年目睹暴力又可能因面臨難以表達、不被理解的困境,而不敢或不知如何求助。

她指出,據新北社會局統計,113年受理的家庭暴力通報案件約有2萬9,359件,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約有8,191位同住兒少,其中逾6成同住兒少曾目睹家暴。

李美珍呼籲,「友善溝通!停止用暴力對待家人」,家長應主動尋求協助,別讓暴力延續,政府會依兒少及其家庭需求,提供心理諮商、親職教育,透過遊戲和藝術媒介讓兒少有多元表達管道、協助兒少創傷復原、建立自信心及生活適應。

《圖說》新北家防中心持續多年與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合作推動「紫絲帶學堂」,推行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性剝削防制宣導。〈社會局提供〉
《圖說》新北家防中心持續多年與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合作推動「紫絲帶學堂」,推行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性剝削防制宣導。〈社會局提供〉

新北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表示,「目睹家暴兒少」是指未滿18歲直接或間接目睹雙親一方對另一方暴力虐待的兒童或少年,常見類型包含親眼看到、間接聽到、事後發現父母一方受暴,或兒少被父母要求選邊站、甚至無辜成為父母爭吵的代罪羔羊。這些兒少雖非直接受虐,也無明顯傷勢,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及內在傷痛本質就是家暴。

她說,「看不見的傷,影響更深」,目睹兒少的心聲在平時班級環境中不易被察覺,透過紫絲帶學堂學習單的方式,可以讓校方有機會進一步發現學生的異狀,即時提供關懷及引進必要的輔導資源。

《圖說》學生將心聲繪製在紫絲帶學堂學習單上。〈社會局提供〉
《圖說》學生將心聲繪製在紫絲帶學堂學習單上。〈社會局提供〉

例如,曾透過紫絲帶學堂發現的個案,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小柔(化名),在紫絲帶學堂的學習單上畫上父母爭吵的畫面並寫上「我好難過,有誰可以幫幫我」的心聲,另一個案則是小學三年級的小峻(化名)在學習單上寫下希望「有人可以抱抱我」,並呈現縮在家中角落的自己,皆讓校方可適時提供協助。

許芝綺說,有些人認為大人間的爭吵、肢體衝突並未直接傷害到小孩,而忽略了目睹暴力的創傷所造成的身心影響,後遺症還可能產生莫名的恐懼感、作惡夢、尿床、頭痛、易疲倦或食慾不振等生理反應。甚至生活中出現拒絕上學、上課分心、自我傷害等行為來反映內在的創傷。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